解决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解决方案

来源:河南中宜安建筑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2020-03-08

设备间
  设备间是智能化建筑的电话交换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BD)安装的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主要安装总配线设备。当通信(信息)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应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所以,要将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用户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备间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以减少缆线长度和提高传输质量。
  如果一个设备间以10m2计算,约可安装5个19英寸的标准机架(柜)。在机柜中可安装电话大对数电缆多对卡接式模块、数据主干缆线配线设备模块,大约能支持总量为6000个信息点所需(其中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占50%)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空间。
  国家标准GB50311一2007对设备间的安装工艺要求有以下规定。
1)设备间的位置应根据安装设各的数量、规模、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在每幢智能化建筑内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场所或根据网络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
  3)设备间的设计涉及面较为宽广,为此,应符合以下规定和相关专业的要求。
  ①设备间宜位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应考虑减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和缆线的数量,以节省工程建设投资。
  ②设备间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建筑物内的电缆竖井或其附近,有利于主干缆线的引入或接出,便于施工和维护。
  ③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
  ④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X射线、无线电发射等有电磁干扰源存在的场地,务必要求它们之间达到或大于最小净距的规定,以减少电磁千扰对通信(信息)的影响。
  ⑤设备间内的室内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⑥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z。这个面积不包括用户程控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安装设备面积在内。
  ⑦设备间内应避免设有柱子等结构构件,如有房梁时,其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采用向外开的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
  4)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应符合表2.36中的规定。表中所指的灰尘粒子应该是不导电、非铁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5)在地震区域范围内,设备安装应按通信设备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加固。
  6)通信(信息)设备在设备间内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机架(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机架(柜)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以利于维护和管理。
  ②墙壁上安装的壁挂式配线设备,其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30Omm。如果设备间内装有活动地板,仍应保证不小于300mm即配线设备底部离活动地板的高度为30Omm。
  7)设备间内应设有不少于两个20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得作为设备供电电源。设备间如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信息网络设备,设备供电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本条内容,对于电信间也同样适用。
  进线间
  在智能化建筑物中宜设1个进线间,其位置一般位于地下层,外部通信(信息)网络引入的缆线和管道宜从两个不同方向或路由引入进线间,这样有利于两路管线与外部管道网沟通。进线间与建筑物外红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即智能化建筑所在院内的人孔或手孔)可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
  进线间涉及的因素较多,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一2007)对其只提出了原则要求,读者可以根据智能化建筑的工程实际情况,参照通信行业标准和其他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具体原则如下。
  1)进线间应设置地下通信(信息)管道入口的部位。
  2)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和布置及数量、光缆的余留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和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平面面积以及操作活动的空l间。
  3)进线间的大小和形状,应按进线间内容纳进局管道的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进行设计。同时应考虑能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引入缆线和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
  4)进线间宜靠近建筑物最外的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地下缆线引入。进线间设记一般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置抽排水装置,以免长期存在积水。
  ②进线间应与综合布线系统靠近的电缆竖井沟通,以利于垂直引上主干缆线和便于币置及分层供线。
  ③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应不小于1000mm。
  ④进线间应采取防止有害气体进入的措施,并设置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次容积计算。
  ⑤与进线问无关的其他公用管线不宜通过或敷设。
  5)进线间内引入管道端部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孔,均应采取防水材料封堵,同肢做好防水处理。
  6)进线间内如安装配线设备和通信(信息)设施,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
抗干扰有方案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线缆的管路尽量采用钢管,主干线缆的敷设尽量采用桥架,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钢管与钢管之间、钢管与桥架之间、桥架与桥架之间的接地跨接工作。这样的管路,我们再将非屏蔽线缆和大对数线缆敷设其中,可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减少外界干扰对综合布线系统信号传输的影响,弥补非屏蔽布线系统的不足。
线槽最好安装在吊顶内
  在安装线槽时应多方考虑,尽量将线槽安装在走廊的吊顶内,并且去各房间的支管应适当集中至检修孔附近,便于维护。集中布线施工要赶在走廊吊顶前即可,不仅减少布线工时,还利于已穿线缆的保护,不影响房内装修。一般走廊处于中间位置,布线的平均距离最短,节约线缆费用,提高综合布线的性能(线越短传输的品质越高),尽量避免线槽进入房间,否则,不仅费线,而且影响房间装修,不利于以后的维护。
要确认电缆的拉力
  当电缆在两个终端有多余时,应该按照需要的长度将其剪断,而不应将其卷起并捆绑起来。电缆的接头处反缠绕开的线段距离不应超过2厘米。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扰。在进行认证测试的时候,NEXT近端串扰就无法通过了。在接头处,电缆的外保护层需要压在接头中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电缆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电缆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会使接头和模块之间端接不牢靠。在电缆接线施工时,电缆的拉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为9公斤左右。请和电缆的供应商确认其拉力,过大的拉力会破坏电缆对绞的匀称性。
打线方法要规范
  有些施工工人在做条线的时候,并不是按照568A或者568B的打线方法进行打线的,而是按照1、2线对打白色和橙色,3、4线对打白色和绿色,5、6线对打白色和蓝色,7、8线对打白色和棕色,这样的条线在施工的过程中是能够保证线路畅通的,但是它的线路指标却是很差的,特别是近端串扰指标特别差,会导致严重的信号泄漏,造成上网困难和间接性中断。因此,项目经理一定要提醒制作工人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分清大对数电缆的线序
  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会碰到25对或者100对大对数线缆的打接问题,不容易分清,在这里,为大家进行简单的参数。以25对线缆为例说明。线缆有五个基本颜色,顺序为白、红、黑、黄、紫,每个基本颜色里面又包括五种颜色顺序,分别为蓝、橙、绿、棕、灰。即所有的线对1~25对的排序为白蓝、白橙、白绿、白棕、白灰……紫蓝、紫橙、紫绿、紫棕、紫灰。
  对于100对线缆里面用以25对线缆为例说明。100对线缆里面用蓝、橙、绿、棕四色的丝带分成四个25对分组,每个分组再按上面的方式相互缠绕,我们就可以区分出100条线对。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一对应地打在110配线架的端子上,只要在管理间和设备间都采用同一总打线顺序,然后做好线缆的标识工作,就可以方便地用来传输电话了。
    由于传统的同轴电缆监控系统存在着一些缺点,特别是传输距离受到限制,所以寻求一种经济、传输质量高、传输距离远的解决方案十分必要。在很多工业控制系统中和干扰较大的场所传输中都使用了双绞线,例如电话传输使用的就是双绞线,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局域网也是使用双绞线。双绞线之所以 使用如此广泛,是因为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布线容易、价格低廉等许多优点。 
  双绞线的布线方式
  布线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好的布线方式是跟工程相吻合的布线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工程情况,将几种方式综合起来运用。
  1、点对点。每一个监控点拉一条网线或者一条2对四芯的超5类线,如果这个点需要传控制信号,就可以拿这2对中剩余的线来传输控制信号。
  2、一线串。每四个监控点拉一条网线,布线时先将附件四路划分到一个区域将这一根网线按远近顺序经过这四个点, 每到一个点就拨开外皮取出其中一对线供一路摄像机使用。
  3、先集中,后发送。先将摄像头的信号通过同轴线集中到一起,进入多路发射器后再通过一根网线传输回监控中心。
  4、树型结构。利用2对4芯的双绞线将分散的监控点的信号拉到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然后通过4对或者大对数超5类双绞线拉回监控中心。
  以上所有布线的接头都必须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后要包扎好, 以防进水和氧化。
总体规划
  一般来说,国际信息通信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修订、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也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问世,逐步完善而趋向成熟。我们在设计智能化建筑物PDS期间,要提出并研究近期和长远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各综合布线产品都只提出15年质量保证体系,并没有提出多少年投资保证。为了保护建筑物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可采取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水平布线尽量一步到位”。主干线大多数都设置在建筑物弱电井,更换或扩充比较省事;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内或管道里,施工费比初始投资的材料费高。如果更换水平布线,要损坏建筑结构,影响整体美观。因此,我们在设计水平布线,尽量选用档次较高的线缆及连接件,缩短布线周期。
系统设计
  综台布线是智能大厦建设中的一项新兴技术工程项目,它不完全是建筑工程中的“弱电”工程。
  智能化建筑是由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系统集成中心利用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和控制“3A”系统组成的。布线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3A”的功能。(3A即楼宇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设计与实现一个合理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六个步骤:
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分析用户需求;
  系统结构设计;
  布线路由设计;
  绘制布线施工图;
  编制布线用料清单。
  星型拓扑结构布线方式,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可以使任一子系统单独地布线,每一子系统均为一独立的单元组,更改任一子系统时,均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
  一个完善确定设计的布线走线系统,其目标是,在既定时间以外,允许在有新需求的集成过程中,不必再去进行水平布线,损坏建筑装饰而影响审美。
  为了使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工程设计具体化,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1.基本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电缆组网。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
  (1)每个工作区(站)有一个信息插座;
  (2)每个工作区(站)的配线电缆为一条4对双绞线,引至楼层配线架;
  (3)完全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
  (4)每个工作区(站)的干线电缆(即楼层配线架至设备间总配线架电线)至少有2对双绞线。
  2.增强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难的场合,用铜芯电缆组网。
  增强型综台布线系统配置:
  (1)每个工作区(站)有两个以上信息插座;
  (2)每个工作区(站)的配线电缆均为一条独立的4对双绞线,引至楼层配线架;
  (3)采用夹接式(110A系列)或接插式(110P系列)交接硬件;
  (4)每个工作区(站)的干线电缆(即楼层配线架至设备问总配线架)至少有3对双绞线。
  3.综合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电缆混合组网。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登:
  (1)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2)在每个基本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配有2对双绞线;
  (3)在每个增强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有3对双绞线。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传输缆线和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语音、数据、图像系统的传输标准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所有设备之间连接端子、塑料绝缘的电缆或、电缆环箍应有色标。不仅各个线对是用颜色识别的,而只线束组也使用同一图表中的色标。这样有利于维护检修。这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之一。
  所有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都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系统,能随工程的需要转向更高功能的布线系统。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支持语音和数据服务所采用的方式;
  ②在移动和重新布局时实施线路管理的灵活性。
  1.基本型综台布线系统的特点
  (1)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能支持所有语音和数据的应用;
  (2)应用于语音、语音/数据或高速数据;
  (3)便于技术人员管理;
  (4)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5)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传输。
  2.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它支持语音和数据应用,并可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1)每个工作区行二个信息插座,不仅机动灵活,而且功能齐全,
  (2)任何—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3)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4)是一个能为多个数据设备制造部门环境服务的经济有效的综合布线方案
  (5)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3.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其余特点与基本型或增强型相同。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领:
  1.在PDS设计起始阶段,设计人员要作到:
  评估用户的通信要求和计算机网络要;
  评估用户楼宇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
  评估安装设施的实际建筑物或建筑群环境和结构
  确定通信、计算机网络、楼宇控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
  3. 在收到最后合同批准书后,完成以下的系统配置、布局蓝图和文档记录:
  电缆线路由文档
  光缆分配及管理
  布局和接合细节
  光缆链路,损耗预算
  施工许可证
  订货信。
  如同任何一个工程一样,系统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详细程度将随工程项目复杂程度而异,并与合同条款、可用资源及工期有关。
  设计文档一定要齐全,以便能检验指定的PDS设计等级是否符合所规定的标准。而且在验收系统符合全部设计要求之前,必须备有这种设计文档。
  4.应始终确保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光缆链路一致性测试,而且光缆链路损耗是可接受的
  介质及连接硬件的性能规格
  在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布线硬件主要包括:配线架、传输介质、通信插座、插座板、线槽和管道等。
  1)介质
  主要有双绞线和光纤,在我国主要采用双绞线与光缆混合使用的方法。光纤主要用于高质量信息传输及主干连接,按信号传送方式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线径为62.5/125微米。在水平连接上主要使用多模光纤,在垂直主干上主要使用单模光纤。
  2)接头及插座
  在每个工作区至少应有两个信息插座,一个用于语音,一个用于数据。插座的管脚组合为 :1&2、3&6、4&5、7&8。
  我国基本上采用北美的结构化布线策略,即使用双绞线十光纤的混合布线方式。 双绞线又分为屏蔽线与非屏蔽线两种。
  屏蔽系统是为了保证在有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抗干扰性能包括两个方面,即系统抵御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和系统本身向外发射电磁干扰的能力,对于后者,欧洲通过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EMC规范。实现屏蔽的一般方法是在连接硬件外层包上金属屏蔽层以滤除不必要的电磁波。现已有STP及S-STP两种不同结构的屏蔽线供选择。
  屏蔽系统的屏蔽层应该接地。在频率低于1MHz时,一点接地即可。当频率高于1MHz时,EMC认为最好在多个位置接地。通常的做法是在每隔波长十分之一的长度处接地,且接地线的长度应小于波长的十二分之一。如果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大、拦地电位不均衡等),就会产生电势差,这样,将构成保证屏蔽系统性能的障碍和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屏蔽电缆不能决定系统的整体EMC性能。屏蔽系统的整体性取决于系统中最弱的元器伯。如跳接面板、连接器信息口、设备等。因此,若屏蔽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袭缝,则构成子屏蔽系统中最危险的环节。